您的位置: 首页 >> 性病预防 >> 正文

常见损容性皮肤病下

发布时间:2016-9-20  来源:互联网   阅读:0
常见损容性皮肤病(下) (15)色素痣

主要由于异常造成黑素细胞局部集中,大部分人都有,常生后或幼年发生,一般不需要治疗;但因数量过多或过大影响美容,或者发生在易受摩擦部位如掌跖部,可考虑祛除。如果发现皮损突然明显增大、颜色加深、破溃或痛痒,应尽快彻底切除。

(16)血管瘤

又叫红痣,先天性血管增生所致;常出生后不久出现,随年龄增长而扩大;有鲜红斑痣、草莓状、海绵状和疣状血管瘤4种;对鲜红斑痣和草莓状血管瘤采用染料激光效果较好;海绵状血管瘤较小的可手术或硬化剂局部注射,深而大的可使用放射治疗;疣状血管瘤可用电灼、电凝等方法治疗。

(17)粟丘疹

多见于面部,尤其是眼睑、颊额部、耳廓,表现为白色或黄色坚硬小丘疹、针尖至粟粒大小,数目较多,散在分布;如果影响美观,可用电解法或消毒针头挑除囊内白色颗粒。

(18)老年疣

又称脂溢性角化病,可能与遗传或长期日晒有关;常见50岁以上中老年人;好发于面部、头皮、手背和躯干等部位,呈黄褐色扁平或略高起斑丘疹,表面覆有油腻性鳞屑,去掉又可再生;病程缓慢、无自愈倾向、极少发生癌变。

(19)睑黄瘤

常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,发生在上下眼睑,多对称分布,中年以上妇女好发,皮损为扁平柔软黄色斑片、缓慢加大、可融合,部分患者可有高胆固醇血症或并发糖尿病,需控制饮食(低脂低碳水化合物),必要时口服降脂药,可酌情采用激光或冷冻去除。

(20)太田痣

又名眼上腭部褐青色痣,常见颜面一侧,分布于上下眼睑、颧部及颞部,通常限于三叉神经第一、二支区域,约2/3患者同侧巩膜受累变蓝,表现褐色、青灰、蓝色、黑色或紫色斑片,偶尔有结节;多在20岁以前发病;一般调Q开关宝石激光治疗可有满意疗效。

(21)软纤维瘤

又名皮赘,常见于中老年女性,单个皮损好发于躯干下部,口袋状肿物;多个皮损好发于颈部或腋窝,针尖至绿豆大小柔软丝状突起、正常皮色或淡褐色;较小的激光或冷冻,较大有蒂的手术切除。

(22)其他好发颜面部皮肤病

毛发上皮瘤、汗管瘤、日光性角化病、基底细胞癌、皮肤鳞状细胞癌

标签: